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率已從大亞灣核電站的1%提高到“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的86.7%,見證了我國核電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發展的歷程。
1987年開工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核電設備國產化率僅為1%。1997年嶺澳一期核電站建設時,設備國產化率達到了30%。到了嶺澳二期核電站,設備國產化是其一大特色,兩臺機組國產化率達到64%。“中國制造”在核電領域以“嶺澳二期”項目為依托,漂亮地完成了令人矚目的核電設備自主化、國產化進程的跳躍。在該項目,首次實現了以蒸汽發生器為標志的百萬級核電站主設備的國產化。
2009年,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發起成立了“中廣核核電設備國產化聯合研發中心”。期間,聯合研發中心設備研發和成套供貨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其中:核島主設備大型鍛件原材料和設備制造全面實現自主化;核電泵閥國產化填補空白、實現突破;核電站電氣設備全面實現自主化;核級儀控系統研制成功。目前,陽江核電5/6號機組國產化率達到85%,實現了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穩壓器、堆內構件、安注箱、硼注箱、控制棒驅動機構、主泵、主管道和環吊、汽輪發電機等重要設備的自主設計、自主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