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國家水網及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論壇”9月12日在北京舉行。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超650億立方米,成為沿線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76億人。
工程還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近100億立方米,從根本上扭轉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趨勢,助力京杭大運河連續兩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白洋淀、永定河、滹沱河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工程已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大動脈,是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建成了一批包括南水北調、滇中引水、引江濟淮、珠三角水資源配置等重大引調水工程,以及貴州夾巖、西藏拉洛等大型水庫,全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從2012年的7000億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8900億立方米,水資源配置格局實現全局性優化,“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正加快構建,有力保障了國家經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下一步,南水北調東線將優化二期工程布局方案,力爭早日開工建設;中線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引江補漢工程,規劃建設好沿線調蓄工程;西線加快規劃編制和先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爭取早日上馬,加快實現“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規劃目標。
工程還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近100億立方米,從根本上扭轉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趨勢,助力京杭大運河連續兩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白洋淀、永定河、滹沱河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工程已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大動脈,是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建成了一批包括南水北調、滇中引水、引江濟淮、珠三角水資源配置等重大引調水工程,以及貴州夾巖、西藏拉洛等大型水庫,全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從2012年的7000億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8900億立方米,水資源配置格局實現全局性優化,“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正加快構建,有力保障了國家經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下一步,南水北調東線將優化二期工程布局方案,力爭早日開工建設;中線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引江補漢工程,規劃建設好沿線調蓄工程;西線加快規劃編制和先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爭取早日上馬,加快實現“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