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隨著168小時試運行試驗圓滿完成,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國廣核集團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并具備商業運行條件。至此,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7臺,在運裝機容量超過3056萬千瓦。
“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投產發電,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和成熟性。”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防城港核電項目的建設規劃深度契合廣西沿海清潔電源基地規劃,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防城港核電項目是我國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首個核電項目,是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和廣西重點工程。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已于2016年建成投產,累計上網清潔能源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二期工程兩臺機組采用“華龍一號”技術,單臺機組年發電量近100億千瓦時。
防城港核電項目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將突破345億千瓦時,能夠滿足587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超10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856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7.8萬公頃森林。
以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為參考電站的“華龍一號”技術,于2020年10月20日順利通過歐洲用戶要求(EUR)符合性評估,獲得了EUR認證證書;于2022年2月7日通過英國通用設計(GDA)審查,獲得設計認可確認(DAC)和設計可接受性聲明(SoDA)證書。
“‘華龍一號’反應堆設計嚴格遵循國內法規要求,在安全性提升的基礎上,反應堆堆芯功率較國內二代核電機組提升了約9%,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