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國電建承建的國內在建規模最大水利工程——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實現試通水通航,標志著集供水、航運、生態等效益的一項水資源配置和綜合利用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取得重要建設進展,將開始全面發揮重大效益。
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標志性工程,安徽省基礎設施“一號工程”,也是潤澤安徽、惠及河南、造?;春?、輻射中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民生工程。中國電建所屬水電四局、五局、七局、十局、十一局、十二局、十五局、電建市政公司等子企業承擔主要施工任務。
引江濟淮工程自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謀劃,2015年3月國務院批復項目建議書,2016年12月29日,引江濟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工程總投資949.15億元,是我國繼三峽、南水北調工程之后,在建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由長江下游上段引水,向淮河中游地區補水,輸水線路總長723公里,引江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入淮流量280立方米每秒,供水范圍涉及安徽、河南兩省15個市,55個縣、市、區,受益人口5117萬人,改善灌溉面積1808萬畝工程。工程不僅能夠解決皖北及豫東地區的嚴重缺水問題,還可以用江水置換地下水開采,將有效遏制皖北及豫東地區中深層地下水超采勢頭,同時,工程可以有效提升巢湖、菜子湖等沿江河湖的防洪排澇能力,減輕洪澇災害,助推巢湖和淮河等國家重點河湖的水質改善和生態復蘇。
在引江濟淮工程建設過程中,中國電建緊緊圍繞“優質工程、民生工程、創新工程、廉潔工程”的建設總要求,積極應對冬季持續降雨、春季桃花汛和夏秋連旱天氣等極端天氣影響,克服點多、面廣、線長和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等系列困難,加速推進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建設。所屬水電五局建設的引江濟淮蜀山泵站是亞洲裝機、流量最大的混流式泵站,建設規模位居引江濟淮工程八大樞紐之首。蜀山泵站共有8臺機組,總裝機容量60000千瓦,單機功率7500千瓦,設計提水流量340立方米每秒,單倉混凝土最大澆筑量達3200方。針對混凝土內部溫度控制難點,項目團隊積極創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有效解決了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防治的技術難題,確保了工程質量。面對江淮分水嶺廣泛分布的膨脹土問題,所屬水電十二局項目通過試驗不同的水泥摻入量,確定水泥改性土強度,結合工程總體施工進度及試驗成果,得出最優的施工方法,形成了膨脹土邊坡處理施工工法,為解決我國類似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膨脹土問題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