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所發布《中國能源轉型展望 2023》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全球氣候變化形勢日趨嚴峻,二氧化碳排放在波動中逐漸增長。世界能源供需版圖深度調整,國際環境錯綜復雜,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為全球能源轉型增加了難度。盡管如此,全球邁向碳中和的共識在動蕩中不斷增強,能源系統韌性等新話題引發了世界各國政府和產業界的關注。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正在堅定不移地推動能源轉型。中國加大了清潔能源的開發力度,可再生能源進入發展高比例、大規模發展階段。煤炭、煤電等化石能源系統在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安全運行的同時,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同時,中國注重增強能源系統的調節能力和儲備能力,現代能源體系的建設正在提速。在能源消費方面,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低碳技術創新加速推進,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結合本地特點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形成了推動中國能源轉型的新的區域版圖。
丹麥是國際公認的能源轉型和氣候領域先行者之一。通過制定立法、實施政策、開展試點和技術示范等方面的努力,丹麥已經建立了一個世界級的綠色能源系統,在確保供應安全的同時,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綠色、更實惠的能源。通過制定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大規模部署風電(海上和陸上),鼓勵終端用能電氣化,采用基于區域供暖和熱泵的綠色供暖,以及開發綠色電力多元化轉換(Power-to-X,PtX)和 CCUS 技術,丹麥在過去 40年里實現了二氧化碳顯著減排,經濟穩固增長和能源效率提高。
中國和丹麥都有減少能源部門二氧化碳排放的宏偉目標,都對未來的碳中和能源系統有長期的愿景。盡管兩個國家特點和情況不同,但能源轉型有幾個相似的要素。需要提高需求端的能源效率,以確保供應端發展步伐能夠跟上并維持所需的經濟增長。受益于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可再生能源將能大量提供清潔能源,主要由可再生電力支持的綠色供暖將取代化石能源供暖。電氣化與電力供應去碳化相結合,將支持工業、交通和建筑部門擺脫化石燃料。氫能成為一種重要的能源載體,基于充足經濟的綠電制氫,為難以減排的終端部門提供綠色能源。綠氫與碳捕獲相結合,可以為較難減排的部門創造燃料,如重型運輸、航運和航空。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為負排放和碳匯創造了“最后的選擇”。負排放可以補償能源系統中仍然存在的少量排放,以確保碳中和。最后,需要驅動轉型變革的各種力量,包括長期規劃、堅持創新和有力落實相關戰略,并推動各利益相關方的國內和國際合作。
能源轉型必須是全球性的行動。中國的能源轉型不僅關系到國內的綠色低碳發展,對全球氣候目標也有深遠的影響。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凈零排放是一個至關重要并艱巨的目標,需要世界各國的緊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