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團漳州核電2號機組第3臺蒸汽發生器吊裝就位,至此,漳州核電2號機組三臺蒸發器5天內全部吊裝就位。其中單臺蒸發器從翻轉至最終就位最短僅耗時6小時47分,整個吊裝過程平穩、安全、流暢,創造了核電史上的新紀錄,為后續漳州核電2號機組壓力容器吊裝以及內穹頂吊裝奠定了堅實基礎,為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提供有力的示范實踐和技術支撐。
ZH-65型蒸汽發生器作為一回路承壓邊界主要組成部分,是華龍一號機組最核心的設備之一,是國內首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蒸汽發生器,其設計和制造的高技術含量代表了中國高端制造業的前沿水平。在運行過程中,蒸汽發生器承擔著“產汽”“放射性包容”“導出堆芯余熱”的重要功能,被稱為核電廠之“肺”。
漳州核電1、2號機組,6臺蒸發器全部采用“主設備先行引入法”成功引入核島內部結構。核島主設備先行引入法施工,是在穹頂吊裝前,采用大型履帶吊將主設備引入反應堆廠房,改變以往核電機組傳統的先土建后安裝的順序施工模式,轉變為土建、安裝平行施工模式,與常規方法相比在主回路關鍵路徑上節省等待環吊可用的時間,從而使主回路的安裝工作提前開始,可大幅節約核電項目的施工工期。